这两天车圈里面最热闹的大新闻,或许就是理想汽车i8发布会上搞出的撞击实验了:
只见自重为2.6吨的理想i8,以100迈的速度正面撞向自重8吨的东风乘龙重卡,直接将车头撞散架了,甚至重卡的轮子都腾空了。
反观i8,其A柱却是纹丝不动。这你受得了吗?
碰撞视频的截图
当你看到这画面,第一反应是啥?
我的反应是——这重卡不会是纸糊的吧?理想i8结实不结实我真不清楚,但看上去重卡是真不够结实。
然而实验的主角却是理想i8,我的这个感觉似乎有些跑题了。如果说这段VCR是为了博取眼球与流量的话,无疑是成功的,只是它的实际作用恐怕对理想i8的销量不会产生什么正面作用。
第一个跳出来表示受不了的,必然是乘龙重卡的制造商,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一纸声明直呼“某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
声明部分内容节选
重卡厂家的心情我倒是能理解,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本来你卖你的car,我卖我的卡,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结果您倒好,不好好开车,非得撞我头上拉一坨大的?
事到如今,理想这边肯定也不能服软啊,几个负责人在微博上硬怼,表示这个测试就是出于真实场景,即使再来一遍,全程直播都没问题。
两边掐架,流量是越打越有,但似乎都已经忘了初心——你们俩不是更应该关注消费者的感受么?
反正资本市场已经先替消费者表了态:
从7月30日至8月1日,三个交易日的时间,理想汽车在港股的股价跌了近15%。
我以前也买过理想汽车的股票,已经清空了好一阵子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觉得它偏离初心了,一切都是为了营销而服务,却忘了产品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还是回到这场撞击实验上看,如果让你来设计一场撞击实验来展示汽车的安全性,你会怎么选?
最标准的选择,就是用一个“刚性的固定障碍”,比如说一堵混凝土墙,碰撞后直接看汽车的损毁程度就好了。
但这个实验虽然经典,在互联网时代上,噱头却不够。天天装水泥墙,能有什么意思?
要引流,肯定要撞大更新鲜的大家伙。比如,撞坦克。
但谁能撞得过坦克呢?那家伙可是连水泥墙都能推平的怪兽。于是,咱就得挑一些块头大、又没有坦克那么硬的家伙试试。
算来算去,一辆空载的重卡就进入了视线。这个空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卡车有轮子、能撞得动,这样才有画面效果。最重要的是,很多观众们其实不关心物理学。
这跟物理学有啥关系呢?
关系大了去了。记得今年6月份印度的坠机事件吗?242人全部遇难,专家称可能遭遇“鸟击”。
当一只100克的麻雀,撞上时速400公里的波音787的时候,产生的冲击力瞬时峰值可达2吨。这撞击画面,不比理想i8撞重卡带劲多了?
现在再来算算自重2.6吨、时速100公里的理想i8,撞车时的撞击力有多大,以下交给Kimi来算:
答案是73.7吨力,相当于上面小麻雀的36倍。其撞击时产生的动能大约相当于3发二战时的苏军火炮。
这么一算,是不是重卡还挺结实的?三发炮弹的动能,也只是把车头撞散架了而已。
但这些信息如果你不去算的话,不会知道,眼睛看到的全是震撼。
只是尴尬的是,人们最后往往是通过直觉给出答案。当小车把大车撞飞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绝不是小车有多牛,而是大车太拉垮。
所以理想i8这出闹的,真是有点“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味道——没让观众感觉到自己有多牛,却给隔壁赛道的商家添了堵,平白无故结下了梁子。
这画面要是让重卡司机看到了,以后凡是遇到小汽车飞奔过来挑衅的,肯定都是把车尾甩过来拿车屁股伺候,小汽车的撞车后果只怕会更惨,重卡的货仓可比车头沉得多。
咱就说,老老实实地用水泥墙做撞击实验不行吗?
非要玩个花活,既要体现出自己的以小博大,又不敢跟太强的对手(坦克)硬碰,还想要撬动互联网的流量,当实力跟不上算计的时候,就很容易翻车了。而且,也没给社会环境起到正面作用。
要我说,车企们的营销还是得跟小米学学:
最高超的营销是擦边,而不是鸡贼。
广子自留:
我感受到了一些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因为其过于抽象,所以想借神话研究的方式将它们阐述出来,目前正在连载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