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化已经迫在眉睫,不仅限于PC、AI、手机等领域,还有与我们出行安全息息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最近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人民日报连发质问的消息,让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开车时突然被远程切断动力,在高速上后果不堪设想。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剧情,而是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安全危机。
事情要从AI产业爆发初期说起。美国早就把芯片当作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武器”,而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的绝对龙头,自然成了这场博弈的焦点。这家公司的GPU芯片长期垄断全球市场,尤其是在需要高算力的自动驾驶领域,几乎没有对手。但从2022年10月开始,美国政府突然对中国下手,直接禁售最先进的H100芯片。
为了保住中国市场,英伟达随后推出了“特供版”H800、H20芯片,性能被阉割了近80%,却依然被中国企业当作“救命稻草”抢购。可没想到,这些芯片刚卖了没多久,又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运,堪称“短命芯片”。
当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军工材料等领域对美反制,让美国企业尝到了“卡脖子”的滋味,于是美国松口,解封英伟达的H20芯片。然而,看似是妥协,实则暗藏杀机。中企来不及多想,纷纷下单囤货,可网信办却突然出手:约谈英伟达,直指H20芯片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
面对质问,英伟达连夜辩解称“功能仅用于合规审计,绝无恶意”,黄仁勋更是拍着胸脯保证“没人能远程控制芯片”。但这种说法谁能相信?人民日报更是回复“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
要知道,今年5月,美国议员提出《芯片安全法》提案,要求所有美企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内置“位置验证模块”,简单说就是给芯片装GPS,一旦发现流向“不喜欢的地区”,直接远程锁死。虽然提案还没通过,但有消息称,英伟达早已把这套“远程操控”技术做得炉火纯青。
央媒的报道更是点破了最可怕的后果:如果新能源汽车搭载的芯片被远程关闭,高速行驶时突然失去动力,轻则追尾,重则后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50%,但这片繁荣背后,却藏着一颗“定时炸弹”,美国芯片占据了高端驾驶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英伟达在全球高端智驾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51%,特斯拉自研芯片占18%,剩下的31%才由华为海思、地平线、高通等企业瓜分。尤其是英伟达的Orin芯片,最高算力达到254TOPS,而国产芯片大多还在100TOPS徘徊,性能差距让不少车企不得不依赖它。
国内销量靠前的新能源品牌,比如某米、某想、某来、某鹏、某客、某城等,都在用英伟达的芯片。算下来,目前路上跑的国产新能源车中,至少有上百万辆搭载了可能被远程控制的英伟达芯片。
更让人忧心的是,最近不少车企放弃激光雷达方案,转向纯视觉智驾技术,学特斯拉靠摄像头和算法实现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对英伟达高算力芯片的依赖更强,一旦芯片出问题,这些“聪明的车”可能瞬间变成“聋子瞎子”。
为什么中国车企离不开英伟达?除了性能差距,还有生态壁垒。英伟达不仅卖芯片,还提供整套自动驾驶开发工具,车企用惯了它的系统,换国产芯片就像从Windows突然换成Linux,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但现在,安全已经压倒了一切。许多企业已经宣布全面停用英伟达芯片,转向华为昇腾;某新势力车企更是紧急启动“双芯片方案”。
中国不是没有反击之力。《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早就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使用的芯片必须通过安全审查;今年出台的“国企50%采购国产芯片”政策,更是给国产芯片产业注入强心剂。华为昇腾芯片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5%飙升到23%,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件事给所有中国人敲响了警钟:网络安全和国土安全一样重要,芯片国产替代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现在,华为昇腾、地平线等芯片的性能正在快速追赶,某车企负责人透露,他们测试的国产芯片已经能跑到200TOPS算力,足够支撑L3级自动驾驶。只要给国产芯片一点时间,未必不能打破垄断。
我们相信,这场芯片战争,中国必须赢,也一定能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