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特朗普接连被现实打了三个闷棍。第一个来自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突然决定,从9月份起增产。要知道,特朗普一直在试图操控市场,他此前的一系列举动也不是真想打击俄罗斯,是想用压原油价格的方式,让全球油价波动,最终逼着美联储出手降息,好让民众觉得经济又行了,回心转意给他支持。可OPEC这一步,等于给普京当了助攻,特朗普的计划直接被拆穿。
紧接着第二个坏消息来了,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又降了。根据美国主流媒体公布的数据,目前认可特朗普经济政策的选民比例已经跌到37%,也就是不到四成。这还只是经济方向的支持率,要是放大来看,整体好感度更低。共和党高层看到这局势也坐不住了,纷纷出来劝特朗普注意点,说他行事风格太强硬,会把共和党的选票都拖下水。
第三个坏消息更直接,是一份来自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7月的就业数据发布,新增岗位只有7.3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而且这是疫情之后最差的一次,市场原本预估是至少要十万出头的岗位,结果连八万都没到。民主党一看机会来了,直接拿这个数据当作打击特朗普的武器,说他的关税政策打击了制造业和就业。
特朗普这人最怕丢面子,一看这数字当场发飙,直接下令解雇劳工部统计局局长,说她在操纵数据。这波操作属实够狠,自己的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自己都不认了,这不是打脸,而是当众撕脸。这三个坏消息,内外夹击。一个是国际油价背刺,一个是民调雪崩,还有一个是就业数据打脸。可以说,这些坏消息传递出来一个共同信号——特朗普的套路正在失效。
压力之下,特朗普对中俄的态度也变了。前几天,他和美国财长贝森特还在疯狂对中国放狠话,说不排除对中国加征三位数的高关税,甚至刺激性关税飙到500%。可没过几天,贝森特立马变了口风,夸中国是“伟大的国家”,还说对中美谈判“充满信心”。这事放以前根本不可能出现,说明特朗普是真的有点慌了。他的算盘很简单:想用威胁的方式让中国让步,但中国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于是他只能自己先软下来,试图营造“有诚意”的假象。
可问题是,中美关系不是靠一两句话就能逆转的,中国这边态度很明确,前几轮谈判里,中国已经展现了足够的耐心和诚意。面对美方威胁关税,中方不但没有情绪化回应,反而保持了稳定节奏。7月29日中美刚刚结束第三轮贸易谈判,虽然还没有最终结果,但中方也没急着谈延期协议,而是继续看美方表现。
当僵局难解时,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一句话,给特朗普指了条路。8月2日,谢锋大使与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队切磋球技,在运动中他打了个意味深长的比喻:“中美关系这个‘大球’,仍需许多‘小球’来推动”。
这话立刻让人想起52年前“乒乓外交”的传奇——当时一颗乒乓球都能撞开冻结二十年的中美关系大门,今天为什么不能?谢锋接着点透关键:“就像匹克球要守比赛规则,中美相处也不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踩线越界”。这明显是在回应美方谈判时的越界行为——美财长贝森特曾在瑞典会谈中硬塞进“伊朗石油采购”“产能过剩”等地缘政治议题。中国底线很清晰:谈关税可以,搞政治绑架免谈。
事实上,美国这几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讲规则、搞单边主义,一会制裁、一会关税,一会又突然夸你几句。这种反复横跳、毫无底线的操作,不仅让中国很难配合,也让其他国家逐渐失去了对美国制度的信心。至于“这个大球,还需要很多小球来推动”这句话就更实在,中美之间不是简单的政府对政府的博弈,还包括民间、企业、学术、青少年交流在内的多层次沟通。也正因为如此,中方一直没有主动关闭对话通道。
不过,美国那边却屡屡关门,比如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限制高科技合作、甚至试图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这种操作,不但扼杀了中美关系的活力,也把未来留给年轻人的交流机会一刀切断。所以谢锋这番“打比喻”的讲话,其实是在说中美关系的关键不是嘴上说几句好听的,而是要回归理性、讲规则、守信用。就像匹克球比赛一样,你不可能靠吼赢比赛,得看谁真正掌握了比赛的节奏,谁在努力得分。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现在面临的,不只是国内经济和选情的崩盘,也不是中俄的简单应对,而是整个世界对“美式霸凌”手段的反感。他以为多放几张关税牌、多骂几句就能让别人屈服,结果反倒成了孤家寡人。中国这边的策略,其实就跟谢锋说的一样:不是不合作,而是看你怎么打球。如果你来真心打比赛,那中国陪你好好打一场;如果你一上来就打人抢球,那咱们只能换个赛场、换种打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