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鹰嘴崖城市公园投用,乐山高新区的居民们便多了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家住中心城小区的市民胡洁发现,家门口的荒地建起了便民综合体,出门就能买菜、停车、散步;常来乐山品尝美食的成都游客程潇注意到,新建投用的多个停车场,让自驾“寻味”更方便……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源自2024年9月启动的乐山市“四公一农”(公园、公厕、公交站、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建设提升三年行动。
“四公一农”建设提升,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市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更对提升乐山旅游城市形象、加快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乐山全市上下深化“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推进“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加快建设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幸福美丽嘉州,让“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从“将就”变为“讲究”
“菜篮子革命”拎出百姓幸福感
“以前撑着伞沿街摆摊,摊位先到先得。现在的市场多方便,固定摊位不晒太阳不淋雨,干干净净每天都有人打扫,设施条件也很好。”在升级改造后的蟠龙农贸市场,水果商贩杨玉琴整理着摊位,讲述起市场的今与昔。
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更方便。乐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充足的经营摊位、清晰的功能分区、方便的上下扶梯,还有每层楼都有的公共厕所和电风扇等设施……蟠龙农贸市场的变化,正是乐山创新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机制的缩影。
菜篮虽小,牵系民生。曾经占道经营的露天菜市场,带来乱停乱放、卫生死角、污水横流等多重问题,也成为难以根除的市容秩序“顽疾”。
紧抓“四公一农”带来的城市管理新机遇,通过“启用、新建、改造、规范、取缔、转型”六种路径,“一场一策”分年度、分类型破解难题,乐山农贸市场建设提升全力推进。
在海棠街道,168个摊位的草堂寺便民市场投用,水电、通风、排水设施完善,结束了兴发街、洙泗塘巷、草堂寺巷露天摊点散乱占道、人车混行的局面;在张公桥美食街,演武街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扩增,188个摊位合理规划分区,还配备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保障空气流通,设置洗手池、洗菜台等基础设施;还有大田农贸市场、衡山园农贸市场等完成升级改造,乐山高新区乐活中心农贸市场等建成投用……
自“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启动以来,乐山通过市区联动、疏堵结合、精细管控,全面重塑城市街面秩序与环境品质,46个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10个新建市场拔地而起。特别在市中区,慧园街、通江街、演武街、兴发街等沉积30余年的城市“顽疾”在半年内逐一破解,还出台《农贸市场、便民摊区和适度占道经营专项规划》,推动“坐商定时定点、行商归点入市,日间保畅通、夜间促经济”,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范”并存。
从“将就”变为“讲究”,曾经的“脏乱差”变身“洁净美”,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满是“幸福感”。
让“出行”更加“舒心”
小切口勾勒服务民生“大”画卷
今年3月底,马儿山公交换乘站(首末站)(一期)投入试运行。作为乐山主城区重要的公交换乘节点,该场站一期占地约8亩,设置45个停车位,配套候车驿站、门禁系统、卫生间等12项便民设施,投用后极大提高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助力主城区缓堵保畅。
让市民出行更加舒心,变化的不只是公交换乘站。
来到中心城区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柏杨西路,马铺儿、黑桥等公交站台已于今年4月迎来“智慧”升级。以往的普通站台改建为港湾式站台,而全新投用的现代化智慧候车亭,更配备LCD液晶屏电子站牌、发光站名牌等,可动态展示途经公交线路,实时显示在线运营车辆位置,方便乘客直观了解站台信息。“现在的站台比以前‘高大上’多了,关键还更方便,可以选择性乘车,不用再盲目等待。”市民邹莉说。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以“小”为笔,勾勒出服务民生的“大”画卷。
文庙1号停车场。乐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悉,今年乐山市计划总投资2.46亿元,完成754个公交中途站提升、15个公交换乘站(首末站)建设,目前公交中途站已改造提升495个,公交换乘站(首末站)已建成6个。同时,提升公交运力,今年全市计划新购(更新)公交车254辆,其中还有双层旅游巴士正抓紧生产,即将“亮相”。
不仅公交出行更便捷,随着一批公共停车场建成投用,市民游客停车也更方便——充分利用空地规划停车位,文庙1号、2号停车场先后投入试运营,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平江西街临时停车场建成投用,配套安装路灯、监控、道闸等设施,全方位保障市民停车安全便捷;将致江路大桥桥下闲置空间改造为停车场,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停车难引发的交通拥堵;此外还有板厂街公共停车场(扩建)、青果山街西侧1号和2号临时停车场、里仁街东侧临时停车场等建成投用……“一地一策”应对“停车难”,为缓堵保畅助力。
要“面子”更重“里子”
城市“焕新”打造幸福美丽嘉州
在井研县,嘉华·金融汇邻里中心项目全新亮相,不仅有现代化综合性市场、精品超市,更集商业、休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居民打造一站式便民生活圈;在沙湾区,沫若文化广场城市驿站开工建设,围绕公共厕所新增城市会客厅、便民服务台、休闲水吧等功能分区,带来城市共享新空间;在市中区,瑞松生活广场项目包含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山体公园和特色夜市,集便民服务、商业消费、艺术体验、美食休闲于一体,预计10月整体完工……
以匠心塑品质,用实干惠民生,乐山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四公一农”建设提升持续“焕新”,让城市“面子”更新、“里子”更实。
井研嘉华·金融汇邻里中心。乐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家住中心城区蟠龙苑小区的居民李树新对家门口农贸市场的变化尤为感慨,“市场早上6点就开门了,出来遛弯顺便就买点菜,价格实惠还方便。”
而在老城区上班的市民何蜀松则对城市变化有着更多期待,“菜市场比以前规范了,公厕也有了空调,希望乐山越来越好,期待以后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
据统计,2024年以来,乐山市“四公一农”项目建设共完成272个。“在今年全市计划实施395个‘四公一农’项目的基础上,各县(市、区)紧抓城市更新的机遇,深入研判群众需求,挖增量拓空间,还将继续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项目。”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杨晓敏介绍。
杨晓敏指出,“四公一农”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也折射出提升城市品质、疏导城市功能、惠民利民便民的民生大问题,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契合。“作为牵头单位,我们将坚持定期调度、会商督办,对全市项目一个个现场核实,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困难。立足群众需求,严把建设标准,突出建管一体。牵头制定建成设施后续管理标准规范,统筹推进农贸市场规划建设、交通疏导、市容管理等工作,以‘绣花功夫’破解‘重建轻管’难题,促进全市‘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工作取得实效。”(宋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