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都招不满了,大家怎么看呀?
清北永远是清北,但是清北正在“去魅”。什么意思呢?
你看今年,在2025年的高考录取过程中,清华北大这样中国顶尖的学校,以往谁家孩子能考上清北,那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光宗耀祖了。但现在,在一些学霸、学神、状元的选择中,大家对清北慢慢没那么痴迷了。在“保大学还是保专业”这个二选一的抉择中,很多孩子选择了保专业。
比如今年北京大学在内蒙古提前批录取时,公共管理大类专业出现无人投档的情况,进而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上,等着看有没有滑档退档的学生来报这个专业。这种情况在往年非常罕见。
而且在陕西提前批录取中,北大的小语种专业也没招满,同样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上。以前大家觉得,哪怕给个考古专业,甚至扫地专业都愿意去,毕竟是北大呀。
清华大学今年在广东,也有个别屏蔽生婉拒了清华大学的邀约。当然,清北可能都向他发出了邀请,而他选择了香港大学的口腔医学。
“保大学还是保专业”背后折射出的是为了保就业。大家不会为了名校光环,选择一个偏门冷门专业,导致4年后毕业即失业,即便有清北的名头,未来就业环境、薪资、上限可能也比较低。所以觉得还不如选择华东五校的好专业、好班型,这样毕业之后选择空间更大。也就是说,清北永远是清北,但清北正在“去魅”。
前两天网上有个小作文,一位班主任班里有两三个学生都达到清北分数线,但最终都没听他的话,选择了华东五校的好专业,没上清北。这个班主任就写了个小作文表达生气,此事还引发了网络大讨论,最后学校还对这个班主任进行了处理。
咱们先不说这个班主任对错。对于40、50多岁的中年人来说,清北在我们心中依然很有魅力,很难拒绝清北的诱惑。但现在00后的孩子,可能不会完全听父母的,非要上清北的某个专业,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很多80后的家长思路也在转变,思考到底是保大学还是保专业,保专业背后是考虑就业。在当下大环境下,都希望孩子未来能选一个喜欢的专业,毕业后能拿高薪,或者至少是热爱的事情。大家更遵从自己内心,而不是听班主任、校长或者县长的,不像原来的考生那样选择。所以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归根结底,对于2026、2027、2028级的家长来说,到底该怎么借鉴呢?到底是保大学还是保专业呢?其实不同情况有不同选择。
比如说文科的孩子,像学法、航、快等文科类专业,对文科孩子来讲,保大学很重要。特别是能上高层次大学,这些大学带给你的人脉资源、视野、平台绝对不一样。保大学、保城市,对文科孩子都非常重要,因为文科专业在经济发达的一线、二线城市工作机会更多。
那什么情况适合保专业呢?
对于工科和理科的孩子,可能更适合保专业。因为在未来发展中,专业选得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很关键,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真的是选对专业就业不愁,选错专业可能毕业即失业。
最明显的,像土木、建筑、环境工程等专业,今年在很多省份招生遇冷,这些专业的分数跌落得不忍直视。所以考生和家长都很务实,盯住热门的金工科、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保底的话机械、仪器、材料、能动也能接受,再往下就不选了。
就像那些放弃清北偏冷专业,选择华东五校热门新工科的孩子,因为对方承诺给好专业、好班型,可能本硕博连读,既能上到好专业,又解决了学制问题,不用卷保研、考研,正常上学就能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然后直接就业。所以现在家长都很现实,专业为王,就业为王。
对于理工科孩子来讲,我觉得还是得保专业。对于文科孩子来讲,还是保大学。当然还有一些个性化选择,比如家里规划好了将来要出国留学,这种情况下也要保大学,考更高层次的院校。
未来申请国外名校,特别是英联邦的学校,还是比较看重本科层次的。C9院校,均分可以低一点;985院校,均分也能稍低一些;211院校,均分要求又不一样;一本院校均分要求更高。但保大学的底线是得是能接受的专业,不能为了保大学不挑专业,那也是不可取的。总之,保大学还是保专业,可以区别对待,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