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3组49号是这边吗?”电动车停在225省道旁边,饿了么外卖员杨九明举着手机确认地址,听筒另一头传来轻快的声音:“我们是路边这户,马上出来拿。”在南通市区工作的缪美香趁闲暇回到如东县栟茶镇,在淘宝闪购上给老家孩子们点了奶茶,准备度过一个惬意的下午。
家里,是她和家人熟悉的味道。门外,39岁的杨九明则是传递这份温暖的使者。一份份订单里,一头系着远方亲人的牵挂,一头系着小镇小店的烟火气。
3个月,骑手数量翻番,乡镇骑手月入上万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9年前,杨九明不会想到,自己会骑着电动车,把整个乡镇的边边角角都跑遍了。从部队退伍后,他去上海打拼近10年,之后为了孩子返回老家如东县栟茶镇。2016年,他成为一名饿了么外卖骑手,也是当时栟茶镇上第一且唯一的外卖骑手。
在乡镇怎么跑外卖?在城市,3公里配送可覆盖大多数居民小区和商圈商户,在乡镇,配送范围则扩大到10公里范围。打开地图,一条古运河将乡镇分割为南北两个片区,商家集中在北边,居住区集中在南边,而更多的订单地址则星星点点地遍布在乡村的角落里。
回想起刚开始跑外卖的场景,杨九明感叹:“一开始是真难啊!最早从跑兼职开始,主要时间是在路上转悠认路。”在他的手机里,还保存着以前绘制的3张乡村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每个村落的桥、路、学校等位置。在很多时候,还因为定位地点不准、老人不接电话等问题需要“人工导航”。
在田间地头越跑越熟,地名、村落全部都印在脑海里,“现在接到单子,脑子里立刻就能规划出路线。”
这一跑就是9年多,原本的1个人变成了一支12人的团队,其中9人是专职骑手。对新手来说,找路是最难的地方。陈晓敏是他的第一个徒弟,也是栟茶镇上第一个女外卖骑手。“最开始,她夜晚送单,我担心她的安全,有空就和她一起去。有时在后台看着行动轨迹给她指路,让她心里有底些。慢慢地,她路也熟了,胆子也大了,独自送单也没问题了。”如今,陈晓敏也常常是站点的单王,今年7月的订单超2000单,月收入也能超万元。自从淘宝闪购活动开始,杨九明的骑手团队也扩容了,“最近几个月,我们增加了5个骑手,人数快多了一倍。以前月入六七千元,现在跑得勤的话可以过万。”
10公里配送网,串起骑手与留守老人的“亲情”
在乡镇跑外卖,最大的不同还是人。一份外卖订单、一口家乡话,维系着比城市商圈更为紧密的人际关系。
在杨九明刚跑外卖的时候,在乡村生活的多数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据他统计,近九成订单都会送到老人手中。尤其是到了农忙时节,忙碌的老人常常来不及吃饭,外地子女会点一些快餐等,再通过外卖骑手,送到田间地头的老人手中。
杨九明就是这样和三星村的徐爷爷熟络起来的。“他是80多岁的孤寡老人,大侄子很孝顺,但在西北工作没办法常回来,担心他吃不好,就经常给他点外卖。”送得多了,人也熟悉起来,杨九明不仅帮忙送餐送药,下雨天还爬上爬下帮忙修房瓦。这些事,周边邻居也看在眼里,知道他是个热心肠的小伙,经常招呼他来家里喝水聊天。7月24日送餐间隙,杨九明路过老人家时得知,徐爷爷在侄子安排下刚住进了养老院,有专人照顾起居,杨九明很为他高兴。
天天在乡村路上奔波,性格开朗的杨九明老人缘极好。7月25日上午,兴镇村老人孙德明在树荫下乘凉听黄梅戏,看到杨九明骑车路过,朝他挥了挥手。杨九明笑着下了车,看到老人平房前的玉米地杂草长得多了,又蹲下身帮忙除草。原来,两人之前就认识,但也因为送外卖相熟起来。今年81岁的孙德明生活能自理,但没有子女照顾,杨九明有时放心不下,在给村里送餐路过时,也会来关心老人的近况,尽自己所能帮帮忙。
订单翻了一倍,小店跟着淘宝闪购一起“升级”
骑手在田埂上越跑越快,订单也越跑越多。如今,伴随着小镇的发展,点外卖的人群也有所变化,回乡工作的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中老年人也都变多了。随着淘宝闪购上线,加上到了夏季,商家的生意也因为外卖好了起来。
送餐途中,螺蛳粉店老板姜德勤叫住杨九明,和他咨询业务。这家开在学校周边的螺蛳粉店,最近的外卖订单多了起来。姜德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老婆是广西柳州人,螺蛳粉和槐花粉是正宗地道口味,很受本地人欢迎。“我们小店平时以堂食为主,外卖收入大概占比四分之一。7月天气热,通过淘宝闪购订外卖的人也多了不少,近一个月光外卖的营业额就超过了5000元。”
外卖订单也带动着小店餐饮的转型。就在2个月前,赣湘人家的老板董俏英更换了厨师,从只做纸包鱼,到增加了江西炒粉、炒菜等简餐品类。“上周六全天有20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更让董俏英意外的是,外卖还打响了门店口碑。“有个小姑娘点外卖认识我们店的,前几天又到店里点了几个江西菜打包,说带给家人一起吃。”
夏天,西瓜和奶茶成为“刚需”。午后,一家连锁品牌奶茶店内,门店店长季亚丽忙得抽不开身。“最近这个月,我们周末日单量最高近80单,老板高兴地给我们发红包、请吃饭。怕忙不过来,又增加了一名暑期全职员工。”
在栟茶镇最大的超市——好润多特价批发超市,淘宝闪购月订单量超过400单,比之前200单翻了一倍多,这也让扎根这里20多年的门店店长朱亚娟很惊讶。“西瓜、饮料、洗衣液是热门单品。一些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拎不动重物,子女代下单,外卖员跑腿。外卖方便了他们,也给我们增加了营收。”
在栟茶镇,杨九明已然是熟面孔,时不时有人和他挥手打招呼。如今的他比以往忙了很多。除了一直坚守在栟茶镇,他还是周边的洋口镇和河口镇的外卖站点负责人。“河口镇有5个外卖员,已经饱和了。洋口镇单量大,但因厂区多,订单距离长,有19个外卖员,忙起来的时候,我也要去帮忙跑。”
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他也没停下脚步。杨九明坦言:“有时候也觉得太辛苦了,但是想想这些跑外卖认识的老人们,真心放心不下,还是要继续跑下去。”
实习生 蒋婧伊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蔡梦莹/文 顾闻/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